農改場強化吉拉米代有機栽培技術及行銷
記者陳品雯/報導為強化吉拉米代特色農業發展,提升地方特色作物附加價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3月3日在豐南社區活動中心辦理原住民農業專業訓練-花蓮縣吉拉米代部落有機水稻、果樹栽培管理與品牌行銷班,有來自吉拉米代部落族人、富里鄉鄰村、玉里及光復農友、農民學院學員及青年農民共襄盛舉,到場人員近50位,參與相當踴躍。
豐南是一個位於海岸山脈上的阿美族部落,阿美語稱為「吉拉米代」為大樹根之意思,具有豐富的人文和生態景觀資源。部落早期自行修築蜿蜒於山壁的天然水圳,所衍生的梯田獨具在地產業特色,結合海岸山脈地景與部落傳統文化,深具發展生態旅遊潛力。部落主要作物為水稻、梅、箭筍、桂竹筍、蔬菜等。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近年來輔導部落朝向有機栽培,並協助取得有機驗證,其中輔導轉作有機水稻約29公頃、有機梅約22公頃。本次課程安排以在地農業現階段發展需求,安排有機農業理念、有機水稻與果樹栽培技術、行銷品牌與通路等課程,希冀強化吉拉米代族人的有機栽培技及行銷能力,提升部落產品的品質及產品銷售力。
黃鵬場長親自到場主持開訓,表示自去(103)年開始深入到各原鄉部落辦理行動式教室,減少族人舟車勞頓之苦,均受到部落族人的肯定及感謝。期勉大家提供農改場未來課程需求及輔導的建議及意見,做為明年度行動教室課程規劃參考。
本次課程內容包含有機農業與自然農法、有機水稻栽培技術、亞熱帶果樹栽培管理、溫帶果樹栽培管理及部落及社區建立行銷品牌與通路等課程,有機農業與自然農法由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倪禮豐,深入淺出介紹兩種農法的理念及差異性,再以遠赴日本考察自然農法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有機水稻栽培技術由助理研究員黃佳興介紹水稻的有機栽培技術,並從課堂中部落提出的問題來加強課程內容。
亞熱帶果樹栽培管理、溫帶果樹栽培管理則由農改場果樹專家助理研究員劉啟祥、助理研究員李建瑩,針對部落現有的梅、柑桔、桃、高接梨等果樹,一系列介紹其繁殖技術、整枝修剪、土壤肥培管理、病蟲害管理、採收處理等。部落及社區建立行銷品牌與通路邀請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潘文欽講授,課程一開始講師現場發送品牌定位的練習單,讓學員以自己農業經營為例,從自然生態環境、品質、在地文化、製程等觀點思考。接著依社區現有的農業資源與農業發展程度,介紹可供族人及協會運用的實用行銷方法及操作案例。
本次參加的學員非常踴躍,而且從早上到下午皆座無虛席,可知學員對農改場的課程相當滿意,亦顯示對農業新知有迫切的需要,吉拉米代部落宋雅各表示「本次課程安排非常符合我們的需求」。花蓮農改場本年度行動教室共辦理8場次,目前已辦理第5場,還有3場,請部落族人及有興趣的人,把握就近學習的機會,踴躍參加!
圖:黃鵬場長關心豐南社區有機產業發展,與豐南社區發展協會王晉英理事長交流。
圖:全體參與人員合影。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