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政策擘畫應有百年建設的思維
記者張麗英/報導花蓮市長魏嘉賢日前偕同課室主管出席城市的遠見系列講座時以英國城市規劃為例,在任者所提出的方案都是為一、二十年後的發展來規畫,因此他覺得政策的擘畫應有百年建設的思維,短期間內雖然看不到成績,但卻能在不久的將來產生公眾利益的效應,並延續至代代子孫。
花蓮市公所與門諾醫院合作舉辦「門諾藝文2017城市的遠見系列講座」,5月6日起至8月19日止總計舉辦五場講座,5月6日邀請交通大學教授張基義談「臺東夢——打造建築美學新都」,他提到兩個颱風徹底改變了臺東,許多設計資源與概念進入臺東,把具有臺東感的故事包裝起來,包括池上米與雲門舞集、伯朗大道與金城武,而觀光品牌經營的途徑,也就是讓設計進入日常。
5月19日則邀請專欄作家邱秉瑜談「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花蓮市長魏嘉賢當晚偕同主任秘書翁美華與課室主管出席這場講座,希望能從不同角度來賦予城市規劃更多的策略與想法。
邱秉瑜是都市議題的專欄作家,大學時曾利用在北京與里昂交換學生的機會,一個人揹著背包,完成貫穿七省市的中國內陸大縱走,以及跨越五國的西歐南歐大漫遊,眼界大開之餘,讓他立志以「城市」為業,他著有《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一書。
邱秉瑜說,在倫敦攻讀空間規劃碩士學位那一年半期間,讓回到臺灣的他產生反向文化衝擊,他察覺到他出生成長的臺北,生活環境原來並不理想,也因此他把臺灣城市面臨的問題歸納為四個重點,包括私人運具太多、步行環境欠佳、生活品質不良、市民認同感低。
對於中央政府前瞻計畫最熱門的議題「輕軌」,邱秉瑜以花蓮為例,建議可以將過去的鐵道發展為軌道運輸,他並提出「城市八策」,除了他所提的發展軌道運輸之外,還包含培養無車族群、限制車輛行為、擴展步行空間、改善居住條件、打造休閒環境、文化觀光精煉以及治理模式創新。邱秉瑜並提到,人都會老,當面臨到無法自行開車的時候,大眾運輸工具是否能滿足民眾的需求,這都是政府當局應思考的方向。
魏市長在聽完整場講座後發表他的感想,他說,城市的規劃有兩種,一種是立即可以看到成績的短線操作,另外一種則是短期間內看不到成效,但卻能在未來讓人感受到城市規劃的實質效應,該如何做,端看執政者的心態。
魏市長以英國政府為例,他說,當地城市發展的規劃著眼於二十年、三十年,甚至百年以後的需求。也因此他認為政策的擘畫應有百年建設的思維,尤其在聽了邱秉瑜作家的講座之後,更是「有感」。他表示,先預規劃十年、二十年以後要做的事,眼前雖然看不到結果,但卻能在十年後讓大家享受到成果,這是從政者與公部門應有的思維與格局。
「門諾藝文2017城市的遠見系列講座」其他講座時間分別為6月10日上午十點邀請「在田中央的建築大師」黃聲遠,7月7日晚上七點邀請OHAC 商業創意事務所創辦人王俊雄,8月19日上午十點邀請去年獲得「ADA新銳建築獎」的簡志穎。講座的地點均在門諾醫院恩慈樓三樓薄柔纜禮拜堂。
圖:「門諾藝文2017城市的遠見系列講座」19日邀請專欄作家邱秉瑜演講「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會後市長等參與者合影。
0 意見:
張貼留言